-
【2022年普陀区招商】六横岛一季度经济 “开门红”:59.6% 投资增速的背后
六横岛一季度经济 “开门红”:59.6% 投资增速的背后 一、项目攻坚:83 个重点项目全速推进 六横岛 2022 年计划推进 83 个重点项目,总投资 35.8 亿元,一季度完成投资 4.84 亿元,同比增长 59.6%。其中,浙能六横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完成投资 1.5 亿元,2 台 100 万千瓦机组主体工程封顶,预计 2023 年投产后年发电量超 100 亿度,产值达 30 亿元。 在交通基建领域,六横客运站至佛渡岛航线改扩建工程启动,新建 500 吨级码头 2 个,预计 2023 年通航后客运能力提升 3 倍。六横管委会负责人表示,项目建成后将优化岛屿交通网络,促进旅游资源开发。 二、工业升级:规上工业产值增长 23.1% 六横岛规上工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,一季度产值达 28.1 亿元,同比增长 23.1%。舟山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承接的 10 艘智能船舶维修订单完工,单船维修产值超 2000 万元,带动船舶工业增长 18%。在海洋食品加工领域,兴业集团新建的金枪鱼深加工生产线投产,年加工能力达 5 万吨,产品出口至欧盟、美国,产值同比增长 30%。 为破解土地制约,六横岛推进 “零地技改” 项目 10 个,利用现有厂房新增设备投资超 2 亿元,生产效率提升 40%。六横经济发展局数据显示,一季度工业投资达 3 亿元,同比增长 45%,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。 三、消费与物流:批发零售业增长 7.5% 六横岛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达 14.6 亿元,同比增长 7.5%,其中大宗商品贸易贡献显著。舟山六横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引入 5 家贸易企业,一季度交易额超 5 亿元,涵盖煤炭、钢材等品类。在消费市场方面,新建的六横商业综合体开业,入驻商户超 100 家,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2%。 港口物流持续活跃,一季度货物吞吐量 2400 万吨,同比增长 8.2%。六横小郭巨码头新增 2 条集装箱航线,联通宁波、上海港,集装箱吞吐量增长 25%,成为宁波舟山港的重要支线港。
2022-05-16
-
【2022年嵊泗县招商】嵊泗县 “头雁领航 + 精准研究” 双轮驱动 一季度招商实现 “开门红”
嵊泗县 “头雁领航 + 精准研究” 双轮驱动 一季度招商实现 “开门红” 一、头雁效应激发招商动能 今年以来,嵊泗县以 “开局即冲刺” 的姿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,一季度实现实际使用外资 1581 万美元,到位市外资金 12 亿元,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 45% 和 40%,斩获重大项目签约 1 个、赋码 3 个、备案 2 个,土地取得 1 宗,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。 县委、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组建 “头雁招商团”,带队赴上海、宁波、杭州等地开展靶向招商 20 余次,重点对接临港经济、海洋文旅等领域。在主要领导推动下,总投资超 10 亿元的马迹山港 2000 万吨混矿项目成功签约,目前已完成线上赋码、备案及土地租赁,预计建成后年吞吐量将提升 30%,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矿石混配枢纽。 二、产业研究提升招商质量 自去年 10 月成立 “六大产业” 研究组以来,嵊泗县围绕海洋经济、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研究,形成《嵊泗县海洋牧场建设可行性报告》《新能源产业布局规划》等成果,为精准招商提供理论支撑。2022 年一季度,研究组牵头策划 “海岛储能基地”“跨境渔业加工园区” 等 6 个招商项目,吸引多家央企前来洽谈。 在海洋文旅领域,研究组提出 “离岛微度假” 概念,推动花鸟岛 “海上云间” 民宿集群项目落地,计划投资 5 亿元打造高端海岛度假目的地,涵盖悬崖酒店、海上运动中心等业态,预计 2023 年建成后年接待游客超 20 万人次。 三、政策保障与要素支撑 嵊泗县出台《招商引资激励办法》,对重大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倾斜、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前三年全返等优惠政策。针对马迹山港混矿项目,开辟 “审批绿色通道”,将项目落地周期缩短至 3 个月,较常规流程提速 50%。同时,设立 1 亿元产业引导基金,重点投向海洋装备、文旅融合等领域,一季度已投放资金 3000 万元。 在人才支撑方面,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建立 “海洋经济人才实训基地”,一季度输送专业人才 50 名,为招商项目提供技术保障。嵊泗县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,通过 “头雁带动、研究先行、政策护航” 的组合拳,全县招商引资呈现量质齐升态势。
2022-05-16
-
【2022年舟山招商】舟山 “双链融合” 激活创新引擎 研发费用增速全省第一
舟山 “双链融合” 激活创新引擎 研发费用增速全省第一 一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 舟山市坚持 “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奔赴”,2022 年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 14.95 亿元,同比增长 108%,增速居全省首位;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43.61 亿元,增长 33.1%,增速同样全省领先。 在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,金海智造研发的全球首艘智能甲醇燃料动力船投入运营,碳排放降低 70%,获得国际船级社认证,订单金额超 5 亿美元。浙江石化 4000 万吨炼化项目二期引入 AI 优化系统,原油加工效率提升 12%,一季度产值达 800 亿元,带动石化产业研发投入增长 90%。 二、创新平台与产业集群共振 舟山构建 “一岛一平台” 创新格局:岱山岛建设海洋新能源研发中心,聚焦潮汐能发电技术,一季度研发投入 1.2 亿元,专利申请量增长 50%;定海工业园设立船舶智能建造研究院,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发船舶虚拟调试技术,缩短建造周期 20%。 融入长三角科创网络,舟山与上海共建 “飞地实验室”,一季度促成 10 项海洋科技成果落地,其中深海养殖网箱智能监控系统在嵊泗县试点,养殖效率提升 35%。市科技局数据显示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 65%,成为经济转型核心动力。 三、政策激励与要素保障 舟山市出台《科技惠企九条》,对研发投入超千万元的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,一季度兑现资金 3223 万元。建立 “揭榜挂帅” 机制,面向全球发布 157 项技术需求,已吸引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团队承接攻关,研发投入达 2.8 亿元。 在人才方面,实施 “海星计划”,对引进的海洋领域专家给予最高 500 万元安家费,一季度柔性引进院士团队 2 个、博士 30 名。舟山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共建 “现代学徒制” 班级,一季度培养技能人才 200 名,留舟就业率超 80%。
2022-05-12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